【学科动态】思政学科参加复旦大学“第十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学习感悟摘编

202182日至6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2020级、2021级学生在线参加了复旦大学第十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9场学术报告,学生表示收获很多,现将部分学生学习感悟摘录如下。

2021级何纹钡说,听了陈学明教授讲解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及必须破解的理论难题”。陈学明教授主要讲解了两个部分内容:一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要破解的难题”,这两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因为发展前景中避免不了要破解的难题,而只有破解难题才能拥有好的发展前景。陈教授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开始了关于前景部分的阐述,这句话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好。”而马克思主义前景好的论据主要有两点: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彻底的理论,这种彻底的理论不仅可以说服他人,更可以说服自己;第二,马克思主义本性具有真理性。在此之上,陈教授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前途让人们产生疑惑”这一点来陈述自己的观点。观点的陈述主要是围绕三个视角展开,分别是“看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的矛盾与危机是不是属于制度性危机、看苏联解体和东欧易帜是不是由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造成的、看中国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不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听了辛向阳教授对“从八个‘三’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讲解,进一步理解了人们群众的“三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马克思主义的“三失”(失语失踪失声)、共产党领导的“三最”(最大优势、最高政治领导、最本质特征)、历史课题的“三挨”(挨打挨骂挨饿)、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为什么”(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仍然有生命力、为什么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多年却会出现苏联解体的曲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预见的共产主义那么美好的社会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历史发展才能实现)、金钥匙的“三为三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2021级的曹雨茹谈到,听了黄力之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使自己从多个维度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开阔了理论视野。曹雨茹说:黄力之教授讲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多元阐释这个问题时,先是讲了主流阐释,接着用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四川大学的演讲、马丁雅克和马凯硕的思想向我们讲述了域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学生表示,自己以前只是简单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涵义有了一定认识,但是今天的授课让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多层次涵义,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且也让我更加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什么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虽然是普遍真理,但是它不是教条,而应该是人们的行动指南,也就是必须要把其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成为正确的理论,这也应证了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接下来的中国要发展、要壮大,只有不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取得成果!对于中国接下来应该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该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都值得我今后不断去学习、去研究。听了张双利教授讲的“社会主义与‘黑格尔——马克思问题’”,张教授一气呵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一场哲学盛宴,十分精彩,更是充满学术魅力。张教授在全面阅读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等人的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加上自身对其理论知识的理解,让我十分佩服,虽具有强烈的学术性,但也关注现实性,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张教授的讲课是我们理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一个关键,这个关键的核心的内涵是:市民社会的非理性问题。对于黑格尔,他首先注意到市民社会的反伦理的倾向,并且,也把它看作现代社会的根本问题。而马克思,在新的这种历史条件下把它分成两步,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深化。第一步他先通过分析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来明确市民社会不具有伦理功能,而只有返利功能;第二步,通过对市民社会内部权力关系的分析,在阶级统治的理论框架之下,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而张教授通过把市民社会的这种概念转化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非理性判断转化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而最后,关照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道路、中国实践的质疑一种回应。最后的落脚点为社会财富如何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资源,并给出了这种发展道路现实条件的解决之道。这就是我今天所学的知识,对于其中的不少概念都还缺乏理解,可能是由于还没有读过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文献资料。接下来,我会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去知网找相关的资料论文来弥补自身学习的不足!

2021级的贺佩谈到,听了王凤才教授讲解的“重新理解马克思——再谈马克思的理论形象问题”,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理解马克思的完整体系,使得一些碎片化的理论知识有了联系。首先,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阶段来看,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观点,其中包括: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五阶段论等不同的说法,了解了这些不同的观点,使得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去看待马克思。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象问题上来看,学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都可以通过“四个形象”来理解马克思的“四种精神”,从而保证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地位。再次,王凤才老师介绍了国外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欧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五种阐释路径。最后,王凤才老师总结到,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包括了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还解答了“单数的马克思主义”和“复数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王凤才教授指出,长期以来,在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中,形成了以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和斯大林为代表的阐释路径,他们主要借助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构造了马克思哲学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直到今天,在中国学界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1级的罗霞探讨,听了韩庆祥教授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韩庆祥教授在今天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报告中,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引入并结合七一讲话精神,致力于当今时代背景向我们讲解了战略全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两个大局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和两个创造与马克思主义主义关系的三个方面。立足于21世纪时代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需求与供给两个关系范畴,联系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穿,从马克思观点出发,马克思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的出现,进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人类生活中显现出来,马克思揭示了人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些都属于唯物史观的范畴。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了需求与供求关系,是判断我国基本国情的依据之一,判断我国理论、路线、方针的依据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现代新道路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新在不同于西方道路,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式道路的坚持与发展。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些蕴含着人类命运新形态。韩庆祥教授从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构建纬度出发,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新变化时代变化上,往往会零碎未整体性去学习,但是韩庆祥教授今天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这样一种理论的体系,让我们深受启发。通过这几天的报告学习,让我耳目一新,触动很大,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平时固有的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自己落后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一些观察处理问题的理念。为此,需要我们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争做时代新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充分利用线上学术资源,组织学生聆听,为学生开拓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提供一定帮助。本次活动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培养环节中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体现。


作者:李晓辉 审稿:张宏霞     2021/08/06(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我与经典有约】第38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举行读书报告
下一条:【学科动态】我院学子受邀参加“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峰论坛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