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安全用网,2025年11月7日,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右木宣讲团成员丁逸尘走进成都市郫都区红光思源学校,为四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安全小卫士闯关大冒险》主题宣讲活动。本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网络安全知识融入趣味闯关环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网络安全的种子。
宣讲伊始,宣讲员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梗”为切入点,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从“芭比Q”到“老六”,从“YYDS”到“绝绝子”,通过场景化提问与互动辨析,引导同学们思考“烂梗”背后可能存在的“伤害他人”“表达匮乏”与“缺乏想象力”等问题。她巧妙指出,文明上网首先要学会辨别网络语言的优劣,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争做语言文明的小使者。

随后,宣讲进入核心环节——“危险游戏识别关”。宣讲员化身为“网络安全引路人”,通过剖析虚构的“网络任务书”,生动揭示了如“窒息挑战”、“疼痛挑战”等隐蔽性极强的危险游戏本质。他引导同学们举起“智慧的盾牌”,共同总结出识别危险的四大“警报器”:、秘密警报、任务警报、伤害警报、情绪警报,并郑重宣读了“智慧小卫士安全守则”——“不参与、不隐瞒、不嘲笑”,鼓励孩子们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勇敢地向父母、老师求助,做自己生命的“超级英雄”。
最后,宣讲员进一步将安全意识延伸至“电信诈骗防范”与“个人信息保护”领域,通过《朋友圈泄密》等生活化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网络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强化了“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防范意识,并最终带领全体同学共同宣誓,巩固了“网络小卫士三大终极法则”。

本次宣讲活动,是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生动实践。宣讲团成员精心筹备,将抽象的网络安全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闯关情境和互动问答,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必备的网络自护本领。红光思源学校老师表示,此次活动内容扎实、形式新颖,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提升学生网络风险防范能力、构建清朗校园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宗旨,依托“右木宣讲团”等平台,持续推动理论宣讲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校园网络安全防线贡献更多的川农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