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何阳副教授做客“求实大讲堂”

6月21日下午,为不断丰富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活动,拓宽学术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成都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求实大讲堂”第六讲。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副教授,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何阳,以“迈向技术型自治:数字乡村中村民自治的空间转向”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思妤、学院部分教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讲座由何思妤主持。

何阳以“昨天:历史视角中的村民自治”“今天:技术型自治的理论实践”“明天:技术型自治的未来展望”三个视角作为切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究了村民自治的转向问题。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技术型自治的理论实践”中,他围绕技术型自治的内涵、基本要素、实践形式、现实挑战、实现路径等内容,辅以问卷调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充实而详尽的讲解。他提到,技术型自治是充分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村民自治结合,推动村民自治空间转向、思维转向和方式转向的思维创新。在谈及“网络虚拟社区”这一话题时,他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与调研结果,从正面与负面影响着手,一分为二地展开了研究讲解,使现场听众对“信息共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谈到“技术型自治的现实挑战”时,他认为,目前还存在主体转变不到位,客体归类不清晰,治理保障不完善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将来研究的重点与突破口。他还特别强调,技术型自治本质上属于村民自治,技术下乡要真正发挥其效能,必须发挥乡村自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撬动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与变革。在讲座的最后部分,何阳提及了对技术型自治的未来展望。网络化是技术自治的初级阶段,技术型是对村民实践形式的一种创新变革,是与线下的实践形式相辅相成的。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

讲座结束后,受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何阳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进行了教学与科研交流。会上,何阳围绕青年学者如何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拓宽科研视野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针对“如何进行理论创新”这一问题,他结合讲座的具体内容,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写作技巧,并鼓励大家要抓住前沿问题,转换思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后开展科研与学术写作。




作者:程栎霖 审核:颜怀坤     2022/06/22(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学院举行第六届研究生会总结大会
下一条:学院召开大学生讲思政课省赛推荐作品打磨研讨会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