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风采】任璐: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任璐,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届毕业生,重庆彭水人。十年前父母遭遇严重车祸,虽生还却导致母亲劳动力丧失,父亲一人不仅要负担全家的生活,还要供姐弟两人读书。然而,还未等到姐弟二人学成,今年初,父亲突发风湿性心脏病,巨额的医疗费用几乎压垮原本风雨飘摇的家。在学院的不断关心、导师的持续鼓励及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她没有放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次的尝试,最终成功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任璐有考博的想法是始于研一第二学期。她在导师李晓辉副教授的支持下,参加了一场主题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校外学术研讨会,见到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很多的大专家和许多优秀自信的博士生。那次会议,任璐同学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博士侃侃而谈的自信魅力深深影响了她。这次会议让她下定决心,要往更高处走,要去攻读博士。

2018321日,这个日子深深的印在任璐同学的脑子里。她在这一天聆听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刘同舫教授的学术讲座——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听完报告她受到的启发颇深。她说:“刘老师的学术自信和对问题的思考方式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做学问是要这么深挖,当时对学术很是崇拜,特别是‘很牛的大佬’做的学术。”往后的岁月里,导师多次与她交心对话,说了好多关于发文章、关于做科研、关于考博以及关于读博的事。而自己在读书后写下的感悟被复旦大学征文选中后,更让她坚定了在学术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为了考博,任璐所做的努力持续时间挺长,也很艰辛。在决心考博后,任璐就着手实践。除了完成培养计划相关任务外,她坚持不懈地每天阅读期刊和原著,了解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动态,她说:“在吃饭、休息间隙阅读相关文章,既方便也很好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有了这些积累,她开始尝试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文章,并在2018年成功申请1项四川省雅安市社科联课题,不断强化科研能力。

“文章投递是个费时的过程,一篇文章从投递到刊发少则3个月,多则1年甚至更长,我实在是等不了”,任璐受不了这样干等的日子,于是她开始尝试着投递会议论文以取得对自我研究成果的认可。在导师的帮助下,凭借自身的努力,她先后以文参加了中国航空学会首届研究生论坛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首届全国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第二届全国研究生论坛、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桂子山论坛。就在这样的训练中,她等来了第一份用稿通知,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篇文章的发表工作中。 “其实我并没有取得亮眼和惊艳的科研成果,但我却一直坚持着朝目标迈进,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准备考博的过程中,任璐同学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心态的调节和时间的安排。“我是个性子有点急且容易焦虑的人。在决定考博后,着手准备发表文章,那时候,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投递了很多期刊的编辑部,都没有收到回复,心情很是焦虑。”她回忆到。

那段时间,每天早起、学习、投递文章、修改文章再投递的紧凑生活学习节奏,让她没有喘息的机会,加之心情的焦虑和失眠,结果由于作息不规律等原因造成我激素紊乱,最终患病。生病住院做手术那段时间,任璐自己想了很多,调整了自己心态,尽人事,听天命。

2020年一开始,就给了任璐沉重一击。本就身体不好还要负担一家四口生活的父亲突发风湿性心脏病,巨额的医疗费用几乎压垮原本风雨飘摇的家,也打乱了她的学习安排。接踵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让她陷入焦虑与恐慌之中。疫情爆发的日子,父亲还在医院接受着治疗,每天进出医院都充满着深深的恐惧,每次陪伴父亲检查都心惊胆战,那段时间,任璐基本没有复习的时间和精力,就算抓住点时间知识也总进不了脑袋。

随着疫情减轻,复工复产,任璐再次调整心态,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继续复习考博的专业课,在考博结果还未出来之前也在不断关注着招聘信息,那段时间感觉什么都在做,一天时间根本不够用。但她就这样坚持着,没有放弃。最终,她的努力有了回报,她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了,而她却只说:“也没有很狂喜,只是有种松了口气的解脱感。”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稿:张宏霞     2020/06/29(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毕业生风采】黄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下一条:学院教师参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