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感悟】“各洒潘江,倾陆海云尔”——记年会会务服务、听讲心得

“各洒潘江,倾陆海云尔”

——记年会会务服务、听讲心得

罗昱夫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8级研究生

    授人以鱼,鱼有涸辙,授人以渔,渔可谋生。6月22日,我院承办的四川省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研讨会2019年年会即是这样一个授人以渔,丰富思想的交流平台。我作为川农马院研究生志愿者,有幸参与了这场文化盛会,在服务和听讲过程中,专家教授们的发言让我在学术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2日上午,在学校十教一楼报告厅即是这样的场景,四川省各高校马院教授,省外马克思主义学科专家教授,及全体川农马院研究生齐聚一堂,探讨学科发展,分享教学经验。学院精心策划了本次活动流程,为各位外来专家教授提供优良的学术环境和生活条件,让大家在优雅的环境中进行深刻的学术交流。既为“俊采星驰,宾主尽东南之美”,亦有“高朋满座,各撒潘江,倾陆海云尔”。

学院积极组织全体研究生全程参加会议,在会议中,各专家教授的教学思想和授课内容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特别是王宏波教授在讲课中提到的“‘三个逻辑’相统一的理念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农业特色高校的学生,我的研究方向始终聚焦在“三农”问题上。但是由于入学时间较短,理论功底较为欠缺,在对于“三农”问题的探索上,时常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

一、以问题为导向,缺乏对历史和整体的认识。在思考暴露出来的农村问题的时候,之前的解决思路总是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就谈问题,缺乏对农村整体的把控和历史、理论的认识。如:在关于农村空心化出现的土地闲置,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一度设想过将家庭收入非农化的农村人口大规模城镇转移,将闲置土地资源引入社会资本集中利用。在农村问题缺乏对农民主体性的尊重,缺乏对社会历史的把握和总结。

二、以经验为依据,缺乏科学理论思维的指导。在写文章的时候,时常会有一个非常反常的现象——即我提出解决思路,然后去看书找一找是否有先哲相关的言论予以支持;而不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先哲的思维方式,然后基于这样的思维方式提出解决思路。自己的“理论创新”往往脱离实际,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构思上,也就片面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当前情况的解决,缺乏统筹和发展的眼光把握未来趋势。

三、以局部为研究,缺乏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我曾经单独以历史王朝兴衰的角度研究过农村土地的意义,但是最后在结合历史针对现在农村情况作出阐释和解决方案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对于历史的分析,只能作出土地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很重要的结论,进而找不到更多的价值意义。关于农业问题,它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应该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还更是理论实践问题。所以在单一的视角,我往往没能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在科研的探究中,这样类似成因所致的问题层出不暇,甚至虽然找到问题根源所在,但是依然总是重蹈覆辙,这种重蹈覆辙是不经意却非偶然的。在思政课教学研讨会上,西安交大王宏波教授讲到了“三个逻辑”相统一的理念和方法,顿时让我有所思考。

王教授讲授的“三个逻辑”是指“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是规律性表述;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定性和因果关系。既不涉及具体的社会主体及其关系,以一般社会主体为对象,也不涉及特定历史阶段,特定社会环境,适用于所有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历史逻辑”不单纯是历史事件时间顺序,包括了社会主体结构转换的内在规定性,这种社会主体结构转换的规定性也是在理论逻辑的支配下进行的。认为历史逻辑等于理论逻辑、社会主体结构和特定历史阶段三者的共同作用。并以近代中国经历的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来以此说明“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是规律、价值、情景具体的总体权衡。是理论逻辑要求、历史逻辑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情况的复杂性总况的集合体。是解决具体社会发展问题的操作逻辑,表现为具体的、特定的历史任务,奋斗目标、行动方略、路线图、时间表、操作规定的总和。

王教授在深入阐释“三个逻辑”的涵义及其内在联系之后,结合实践,红军长征中新老三人团转换、中国经济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中国从“韬光养晦”到“大国外交”的战略更替。用鲜活的例子来证明了“三个逻辑”共同作用的普遍适用性和重要意义。

因此,在王教授传导的“打渔”思维中,我将“三个逻辑”框架思想结合到我所研究的农业领域之中,让我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审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思索:

一、问题的探索不应独立,而具有多元性和框架性,构建多重维度进行剖析。“三农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所涉之广、所牵之重。既涉及到粮食根本,也牵涉到社会稳定。所以分析农业问题万不可一叶障目,而是统筹全局。仅以经济效益的视角解决,不考虑民生保障社会稳定,断然危险;仅考虑维护安稳,不敢妄动的保守态度也必然拖累国家发展。所以考虑“三农”问题更应有大格局、大视野。

二、发挥“理论逻辑”的指导意义,避免天马行空的盲想。王教授在讲课中说道:“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的中轴线。历史的东西可能会偏移,但最终还要回到这条轴线上来。”在关于农业的思考中,盲目经验主义想出来的办法往往都是只能够解决燃眉之急,而无法解决核心矛盾,进而引出一系列新的为题。因此更应回到经典作家的思想本身,从理论逻辑上把握未来的农业走向,生产形式,生产关系。构建一个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契合的,能够长久稳定高质量运行的农业生产模式。

三、把握“历史逻辑”的阶段性特点,找出符合阶段特点的解决方式。在马恩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指导下,前苏联和我国都做过许多农业改革的探索,较为典型的是建国之初的农业合作社成立到后来的人民公社,所构想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蓝图,最后以“大跃进”“浮夸风”的现象宣告失败。归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特点。邓小平在之后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著名论断,端正了我们对于“历史逻辑”的思考和认识。所以农业改革怎么改,还应注重我们的生产力水平是否能够提供源源后劲。

四、注重“实践逻辑”的规律,以否定之否定对现实加以改造。在有“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历史逻辑”,便是具体实践的开始。但实践过程并非一劳永逸。邓小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当初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的联名改制,农民作为实践主体,发挥了极大的创造新,我们的理论得到了实践的反馈,也因此有了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可坐地空想,还应注重理论的实践过程,在实践中获取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次研讨会上台讲授的高校老师各领风骚,在论证思政课创新改革的问题上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百花齐放。我在台下的倾听中深感获益颇多。会议结束,众人离开,我将记录下的东西反复咀嚼,若有所思。一者既为作为一名川农学子为参加、服务、观摩这次文风集会的盛典而庆幸,二者作为一名马院学子因沐浴众家思想的洗礼而欣喜。

有老师在临行晚宴上说道,羡慕川农马院师生能在这山清水秀空气好的地方求学授课。我感同身受,求学之路本无路,有所向而有所往,宣纸笔墨本无字,有所静才有所思。为学者,以学为本。

 


作者:     2019/06/24(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年会致辞】学校党委书记庄天慧在四川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上的致辞
下一条:省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年会举行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