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数字、智能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培养研究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促进研究生赛事育人质量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研究生工作部共同举办2025年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大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参赛对象】
1、目前全校在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均可报名参赛。
2、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研究生必须报名参赛,其他年级学生自愿参赛;曾在本比赛中获“优秀奖”及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可不参赛。
【参赛要求】
1、独作论文和合作论文均可参赛,合作论文的第一作者须为研究生。每一位参赛者(含合作论文的非第一作者)只能提交一篇论文作为参赛作品。
2、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论文均可参赛。已参加过往届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大赛的论文,禁止重复参赛。
3、参赛论文未发表(包括已录用但未见刊且未上传中国知网的论文),须提交中国知网的完整查重报告且查重率须低于(含)20%。参赛论文已发表,须提交见刊证明(例如,从中国知网下载的电子版论文,或者提交期刊的封面、目录、论文首页、封底的扫描件或照片),见刊论文重复率默认低于(含)20%。
4、参赛论文选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1)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2)数字、智能与新质生产力发展,(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技术发展,(3)人工智能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4)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5)智能时代数字中国建设,(6)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治理,(7)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8)数字社会主义,(9)人工智能与中国式现代化,(10)其他相关主题。
5、参赛者自定论文题目,8000—10000字(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禁止在参赛论文中以任何形式透露作者和导师的个人信息。如果出现被禁止情形,视为无效。
6、参赛论文格式须按照“附件1《格式要求·格式样例》”执行,不需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只接受Word文档格式,图片、PDF、TEXT等其他格式一律不接受。
7、参赛者须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严禁抄袭,论文无意识形态问题。有违者,一律按有关规定处理。
【赛程安排】
1、参赛者须在9月12日(含)前,把“参赛论文”“查重报告(见刊证明)”“附件2《参赛个人信息表》”这三份材料按照如下方式提交:(1)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提交给所在班级的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在9月14日交给熊小果老师;(2)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通过添加电子邮箱附件方式,发送至邮箱pmek1203@163.com,邮件主题命名为“主题征文:名字+专业学号+论文题目”,无需提供纸版材料。材料不按要求提交,视为无效。
2、大赛评审委员会在9月中旬组织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取平均成绩作为参赛论文的匿名评审成绩;评审委员会按照由高到低原则,取匿名评审成绩排名靠前的参赛论文入围答辩环节。
3、在9月月底进行论文大赛现场答辩。现场答辩评委从参赛论文的研究价值与创新性、论文论证、答辩陈述、回答提问等方面进行打分,取平均成绩(保留三位小数)作为参赛论文的现场答辩成绩。现场答辩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奖项设置】
根据决赛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确定:第1名次为一等奖、第2至3名次为二等奖、第4至6名次为三等奖(分数相同者,并列获同等名次),进入决赛的其他参赛者确定为优秀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生工作部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