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思政课堂】竹编新生:做好“土特产”文章,点亮乡村振兴路——右木理论宣讲团走进四川农业大学思政课堂

“让非遗‘活’起来,让乡村‘兴’起来。”2025年11月21日,右木理论宣讲团走进四川农业大学大一新生思政课堂,开展题为《竹编新生:做好“土特产”文章,点亮乡村振兴路》的主题宣讲,将非遗竹编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乡村振兴中践行青春使命。

宣讲中,主讲人冉森涵以“竹编”为切入点,围绕“根脉·传承”“焕新·融合”“致远·振兴”三条主线,系统阐释了竹编技艺从古老农具到现代美学的转型之路。从河姆渡遗址的竹编遗存,到“以竹代塑”的绿色实践;从老一辈匠人的执着坚守,到青年创客的返乡创业;从道明竹艺村的文旅融合探索,到AI技术赋能非遗创新……一系列鲜活的案例,生动展现了竹编技艺在新时代的活力与潜力,也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土特产”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振兴动能。

“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有料’!”一位大一新生在课后交流中表示,“竹编不只是手艺,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的路径。作为农大学子,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用专业知识助力乡土资源转化。”课堂氛围热烈,同学们踊跃发言,不少学生表达了参与非遗实践、服务乡村发展的意愿。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教师指出,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是推动“思政+育人”模式的有益探索。本次宣讲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也激发了大家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实现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

右木理论宣讲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非遗进思政”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作者:冉森涵 审核:颜怀坤     2025/11/25(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红色故事进课堂】吴玉章:以革命铸魂 以教育兴邦——右木理论宣讲团面向都江堰校区400名本科生开展宣讲
下一条:【红色故事进课堂】右木理论宣讲团成员面向四川农业大学草坪、财务专业本科生开展宣讲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