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右木理论宣讲团走进古蔺县东新镇李家寨村村委会,围绕“强农之路”发展成就观察与理论宣讲实践主题,向村民解读“三农” 政策下城乡融合的“浙江密码”与川渝实践,为村庄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送思路、传经验。

宣讲中,宣讲团成员余沙碧首先结合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部署,强调“三农”工作是城乡融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而“强农之路”正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路径。随后,重点拆解浙江以“千万工程”赋能“三农”的经验:在空间上,通过“四好农村路”串联农业产区与市场,打通农产品运输通道;产业上,从安吉白茶、常山胡柚等特色农业升级到民宿集群、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实现农业价值倍增;制度上,以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农地资源、“民宿贷”破解农业经营资金难题、人才下乡注入农业发展活力;民生上,推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农村,夯实强农惠农基础。

在川渝“三农”实践环节,成员用本土案例引发共鸣:成都蒲江县以绿色种植技术打造柑橘品牌,联动文旅延伸农业产业链;重庆巫山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依托特色农业发展避暑康养产业;成渝双城经济圈通过交通互联畅通农产品流通,产业互嵌助力农业现代化。

此次宣讲不仅是右木理论宣讲团“强农之路”实践的重要落地,更让李家寨村村民明晰“三农”政策落地路径,为村庄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文旅融合提供参考,彰显川农学子服务“三农”、助力强农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