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2024年暑期特色实践主题报道(三)-场馆中的精神丰碑:保护动物的川农故事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体现历史传统、有自身特色、得到广大师生认同的相对稳定的精神文化形态。“川农大精神”生长于118年办学治校的历史中,早已内化为川农人的集体性格特质和意志品质,是川农大在新时代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为了将川农大精神与思政实践有效结合,引领青年学子通过观看校史实物领悟川农大精神的厚重深沉,8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研室主任何宇带领参加“大学生领航计划”及“西柏坡精神宣讲团”的师生一行15人,来到校史陈列馆及动物医学院教学动物医院持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中的精神丰碑”主题暑期实践活动。


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四川省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学校动物标本馆。该馆始建于1956年,占地1000平米,拥有包括国家一级二级珍稀动物标本等各类鸟兽鱼类标本10000余件,不仅馆藏有分类区系研究中比较重要的模式和地模标本,另有一些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珍稀鸟类标本,其种类丰富程度在四川乃至西南三省均属罕见。实践队员、宣讲团成员、资环202203班的魏家洪在现场进行了思政微讲述,他感慨道,这些标本大多是几代师生跋山涉水,一只一只采集制作而成。今天,有的标本色彩已经不再艳丽,但凝固其中的精神却永不褪色。当这种精神融入骨髓和血脉,注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馆墙上的一张张奖牌,才足以赢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随后师生们来到动物医学院教学动物医院,现场观摩业务院长石先鹏、巫晓峰救治狼青犬的过程,并深入了解我校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大熊猫截肢术、助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鹈鹕重生的事迹。


通过实践,师生们认为,新时代,一个个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川农故事,书写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动人篇章,展现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作者:何宇 芮博堃 丁祥谋 审核:颜怀坤     2024/09/01(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行走的思政课”2024年暑期特色实践主题报道(四)-场馆中的精神丰碑:二郎山下红星耀
下一条:以评促教 切实笃行——“毛概”教研室召开新学期首次教研会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