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教学科研的实践性与时代性。暑假期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的教师们走出校园、奔赴多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有教师奔赴新疆,参加了四川省教育工委组织的暑期劳模工匠考察研修实践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石河子市周恩来纪念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赴农垦第一师实地探访了兵团战士曾居住的地窝子,并体验了忆苦思甜饭。通过此次研修,教师们真切感受到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所换来的新疆壮美风貌,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有教师探访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聆听红色故事,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了解革命历史的当代价值及老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深厚的红色底蕴与现实观照。老师们表示,要将革命精神有机融入课程,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有教师结合研究课题组成调研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考察。他们走访多地村镇,与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农户及农技人员座谈交流,系统调研集体经济运行、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牌打造与市场推广等,细致了解实践成果和现实难题。老师们谈到,真正脚踩泥土、扎根一线,才能深切体会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从而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更具生机。


有教师积极参加各类高水平学术会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教学实践,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通过学术交流,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知识储备,提升了理论研究和教学能力。


还有教师主动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增强了理论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教研室的教师们不仅丰富了教学案例,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识,更进一步增强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和科研的强大动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