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从校级到国家级一流的进阶之路

近日,从教育部传来喜讯,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于2025年8月21日在国家第三批一流本科课程公示中脱颖而出。这一成绩不仅是对教研室工作和课程团队多年努力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学院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深厚积淀与卓越追求。

回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建设历程,2020年是关键的起点。这一年,该课程获批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自此开启了其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探索之旅。原理教研室整合师资力量,深入挖掘课程内涵,结合农林高校特色,致力于打造一门具有川农特色的思政金课。在教学实践中,教研室主任张强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摸索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模式,通过不断补充线上教学资源,包括理论讲解视频、经典文献研读资料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线下课堂则注重互动交流,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精神。

2022年,课程建设成果初显,成功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模式得到省级层面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课程团队并未止步,而是继续深耕细作。2023年底至2024年初,经过充分的建设与筹备,在学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团队决定申报第三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这一过程中,教研室围绕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紧扣学校特色,全力打造“原味+农味”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特色课程。所谓“原味”,即回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通过专题研讨、读书分享会等形式,让学生原汁原味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农味”则体现在紧密结合农林院校特色与农业农村实际。课程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例如,在讲解辩证唯物主义时,以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关系,阐释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讲述历史唯物主义时,通过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让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同时,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实践基地,开展调研,撰写实践报告,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课程团队不断创新,采用课前导入、课中探究、课后练习、课外实践的“LEES四法四阶”教学模式。课前通过线上推送趣味案例、热点话题引发学生兴趣与思考;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探究活动;课后布置针对性练习题巩固知识;课外则安排实践活动,如乡村调研、红色基地参观等,实现课程“理论(原理+校本资源)——实践”联动发展。在考核评价方面,实施“教师-智能工具-学生”多重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有力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如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为学校思政教育注入强大动力。未来,教研室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培养讲政治、有信仰、懂专业、爱三农的新型农林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张强 审核:颜怀坤     2025/08/22(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思政课实践】实践教研室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思政课主题实践“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伟大精神”
下一条:【学生获奖】右木理论宣讲团荣获2025年四川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