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田间课堂话振兴:川农师生在永丰村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516日,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雅安、成都、都江堰三校区本科生及教师代表,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开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端稳天府粮仓饭碗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实地走访、现场讲解为载体,将思政课堂延伸至乡村振兴一线,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天府粮仓的振兴密码。

上午9时整,活动在永丰村文化大院正式启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室主任何宇教授主持开场:永丰村是四川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也是天府粮仓的核心区。今天,我们把课堂搬到这里,就是要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理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刻内涵。何宇教授的话语拉开了活动序幕。

广场上,全国人大代表、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对我校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永丰村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他强调:永丰村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承担着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我们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践路径,建成全省最大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推动亩产从十年前的800斤跃升至1200斤。今天,很荣幸能迎来川农大师生走进这片'科技兴农'试验田,共同见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随后,“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首届“四有”好老师、“四川省最美教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马均教授以欢迎同学们到永丰来为开场白,结合自身参与四川粮食生产的科研经历,向学生们阐释了永丰村从传统农业村高标准农田示范村的蜕变逻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项技术,都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希望大家带着问题看、带着思考学。

在马均教授的带领下,师生们首先走进永丰村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是高校与乡村的联结点,研究生常驻这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马均教授边走边介绍,从水稻品种改良到智慧农业设备应用,从土壤监测到病虫害防治,小院里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紧密相关。学生们围在试验田边,认真记录着藏粮于技的实践案例。

紧接着,永丰村讲解员接过导览棒,带领师生走进村史馆与供销社。村史馆内,老照片、旧农具与现代化农业模型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展现了永丰村从靠天吃饭科技兴农的历史跨越;供销社里,从传统农资供应到电商助农平台的升级,让学生们看到了农村经济活力的源头活水。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不时发出感慨:“原来天府粮仓的背后,是几代人接力奋斗的结果!

活动尾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高会作总结发言。她指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既是对课堂理论的实践检验,也是对知农爱农强农情怀的培育。希望同学们以永丰村为镜子,把个人成长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努力成为新时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力量。

此次活动是学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不仅让学生眼见为实感受中国饭碗的底气,更以鲜活案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作者:李登宇 审核:邱高会     2025/05/19(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篮球欢送赛】我院顺利举行2022级毕业研究生篮球欢送赛
下一条:【教师参会】学院院长何思妤教授受邀参加第八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