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思政课实践教研室组织2024年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分赴刘氏庄园博物馆、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邓萍故居等实践教育基地,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乡村全面振兴主题,面向游客、村民开展理论微宣讲活动,探索思政实践课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的创新路径。
鉴往知来:解码土地革命历史经验
在刘氏庄园博物馆,宣讲团成员通过参观馆藏文物与听取讲解,深入学习了解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农村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在大型泥塑《收租院》展厅,宣讲团负责人芮博堃同学面向社会游客进行了“3分钟微宣讲”,以“实物导览”的创新形式,生动讲述了近代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经济剥削的过程,受到游客好评。

烽火记忆:体悟文化抗战精神
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内,宣讲团以“典籍西迁”“学术报国”为切入点,依托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等场景,讲述梁思成、林徽因等学者在战火中坚持学术研究的感人事迹。通过对比展示李庄现存抗战标语与乡村全面振兴标语,阐释"文化抗战精神"对当代青年投身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意义。
英烈铸魂:沉浸式感悟红岩精神
在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自贡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宣讲团通过情景剧演绎《黑牢诗篇》章节、组织诵读《红色家书》、真人情景演绎等形式,生动还原江姐被捕后坚持狱中斗争的细节。宣讲团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英烈校友注入的“红色基因”、老一辈川农人缔造的“川农大精神”、新一代川农人书写的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有机融入了理论微宣讲。
薪火相传:重走长征路 汲取奋进力量
在自贡江姐村邓萍故居的宣讲活动中,成员们进行了地图沙盘推演“四渡赤水”战役,通过展示遵义会议会址模型和游客一起回顾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并结合江姐村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现实举措生动解读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大意义。


知行合一: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在江姐村,宣讲团一行参观了村史馆、农耕文化接待馆及村众多红色资源,深入了解村党委在产业带村、项目兴村、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在交流过程中特别设置"红岩精神与基层党建"讨论环节,结合江姐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实践案例,探讨革命精神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滋养作用。

在村口,宣讲团成员与村民亲切交流,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解《乡村振兴促进法》中的"三权分置"政策,现场解答土地承包、惠农补贴等问题30余个。

微宣讲活动带队老师、思政课实践教研室主任何宇教授表示,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历史场景还原+现实问题解析”双轨模式,既体现了涉农高校思政课实践“红绿融合”的特色,更以创新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的主观能动性,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推进课程教研教改,进一步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