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如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一、写作前的调查资料整理分析

(一)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就是依据社会调查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的原始材料进行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的过程。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所取得的资料一般都是零碎的、不集中的、不系统的。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很难发现资料中所包含的规律性的东西,也难以对总体对象进行推断。因此,对资料进行整理使之明确化、条理化是扩分必要的。

对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 审核原始资料,检查鉴别材料真伪。

资料的审核主要是对原始调查资料的审查和核实。其工作是看是否存在虚假现象,看是否存在差错,重点检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首先检查社会调查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如果是调查问卷,则鉴别是否为有效问卷,剔除废卷。鉴别是否为有效问卷的主要方法是看:问卷是否按要求全面作答,个人基本信息是否完备,回答是否前后逻辑一致,回答不全、个人基本信息不完备、前后不一致的问卷,都不能作为有效问卷。统计出问卷回收率,有效问卷率。

2.对材料进行分组、分类。

如果是文字资料,则进行分类;如果是数字资料,则进行分组。不论是分类或分组,都要遵循互斥和完备的原则。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3.汇总和显示资料

首先,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经过分类分组的资料进行汇总,计算各类各组的单位数和合计数.计算各组指标和综合指标。汇总时,既要完整和系统,又要简明和集中。其次,显示资料整理结果。文字资料的整理结果一般用汇编的形式来显示,即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确定合理的逻辑结构,以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另外,还要对文字资料进行初步加工。数字资料的整理结果一般用统计图表、数表来显示。

(二)分析调查资料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1.定性资料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资料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有:

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分析存在问题,即矛盾(运用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社会调查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社会调查报告材料的因分析法——因素树图

 

3)分析问题或因素的类属关系(运用比较法)

“类属分析”是将资料出现的问题或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问题或现象的重要因素予以分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被归入同一类别,并且以一定的概念命名。类属的属性包括组成类属的要素、内部的形成结构、形成类属的原因、类属发挥的作用等。

类属分析的基础是比较,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别此事物与他事物的异同。比较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如同类比较(根据资料的同一性进行比较)、异类比较(根据资料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横向比较(在不同的资料之间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对同一资料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前后顺序的比较)、理论与证据比较(将研究者的初步结论与后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等。

通过比较设定了有关的类属以后,我们需要对类属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识别,如因果关系、时间前后关系、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平行关系、包含关系、下属关系,等等。将类属之间存在的关系建立起来以后,我们还可以发展出一个或数个‘核心类属”。核心类属是所有类属中最上位的意义单位,可以在意义上统领所有其他的类属。与此同时,每一个类属下面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出下属类属,表示的是该类属所包含的意义维度和基本属性。为了使资料分析直观、明了,我们在建立不同类属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使用画图的方式,如树枝形主从属结构、网状连接形结构等。例如,在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调查中,北京大学课题组对北京市的—些人才洽谈会进行了现场观察和访谈,结果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生时使用了很多重要的概念,如:“做人”、“做事”、“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经过讨论和画图,我们将“做人”与“做事”作为“合格的大学生”的两个核心类属,在“做人”这个类属下面我们列下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下属类属;在“职业道德“这个下位类属里我们又分出了“自我定位”(即不轻易“跳槽”)、“自我评价”(即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不认为自己大材小用)、“自我约束”(即不打招呼就“跳槽”了)等。

(4)对资料进行情境分析

“情境分析”指的是:将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这是一种将整体先分散然后再整合的方式,首先看到资料的整体情形,然后将资料打碎、进行分解,最后将分解的部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坐落在—个真实情境中的故事。情境分析强调对事物作整体的和动态的呈现,注意寻找将资料连接成一个叙事结构的关键线索。

情境分析的结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成方式,如前因后果排列、时间流动序列、时空回溯、圆周反复等方式、情境分析的具体内容也十分丰富,可以是研究现象中的主题、事件、人物、社会机构、时间、地点、状态、变化等。内容的前后顺序可以按照当事人的言语、事件发生的时间或语意上的联系进行组织。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访谈片段、观察事件、故事等。对资料进行情境分析的具体操作方式因资料的特性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既可以将—次访谈或一次观察的内容写成一个个情境片断,也可以将对一个人的几次访谈写成一个故事,还可以将几个人的故事连成一体,组成一个综合个案。

对资料进行情境分析的主要思路是:把握资料中把握有关重要信息,找到可以反映资料内容的故事线,发展出故事的有关情节,对故事进行详细的描述。进行情境分析时应该特别注意资料的语言情境和社会文化情境、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叙述者的说话意图、资料所表达的整体意义以及各部分意义之间的相关联系。

2.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1)描述性统计方法

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简单地讲,描述统计是将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类、简化或绘制成图表,以此描述和归纳数据的特征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00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这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这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这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最常见最基本的的方法是:百分比、相对比、比率、平均数、标准差,最常见的表达形式是图表(圆形图、条形图、曲线图)。

(2)变量推论统计

统计推论适用于抽样调查资料的处理。所谓统计推论就是根据局部资料(样本资料)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一方面由于局部资料来源于总体,因此局部资料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总体的特性。例如,总体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高,那么样本中女性比例高的可能性也大些。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料的随机性,即抽样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又使得一次抽样结果不能恰好就等于总体的结果。更何况当总体参数不知道的情况下,即便碰到了我们也未必知道。这种“抽样结果与总体参数不一致”是随机现象在推论中所特有的。也是进行推论的难点所在。正是如此,需要进行:一是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简称参数估计。二是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某种假设(例如参数或分布情况)进行检验。简称假设检验。

 

二、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调查报告的格式

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同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主要依据调查的目的、内容、结果、以及调查报告的读者对象和主要用途来决定的。但一般来说,各种调查报告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标题、导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有时还有附录部分。

1.标题

对于调查报告来说,标题是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因素。标题生动、明确、针对性强,就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标题平常往往难以引起读者注意。从目前调查报告标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1)直接陈述调查对象或调查的问题,使得调查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比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2)以某种结论式的语言或判断句作为标题。比如《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原因》、《影响未来养老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等。

(3)以提问的形式作标题。比如:《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4)调查报告也有采取双标题的形式,即主标题和副标题形式。主标题以提问式、判断式,警句式表达,而副标题则以一般陈述式表达。例如《他们也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XX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公平吗?——对XX地区1000位城乡居民的调查》。

标题的写法可以灵活多样,但有一点要十分注意,就是标题要与报告的内容相符,不能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而使用超出报告内容的标题。

2.导言部分

导言是报告的开头部分,这部分主要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和方法,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调查报告也把调查结论写进这一部分。导言部分的具体写法有下列几种方式:

(1)联系所调查的现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调查的范围和方法。这种写法有利于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宗旨和基本精神。

(2)描述某一社会现象,然后再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这一现象的影响、作用、意义等提出若干问题。这种写法的效果是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报告的欲望。

(3)在描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同时,直截了当地写明结论,然后再在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中用调查资料对这一结论进行论证。

 

注意:在导言部分必须说明调查方法及采取这种调查方法的原因。

 

3.主体部分(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所占的篇幅最大、内容最多。因此,在结构上必须精心安排。但主体部分结构安排必须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来确定。具体的结构有三种形式:

(1) 纵式结构。根据调查现象本身所具有的时间顺序,从纵向角度描述和分析。即根据事物发展的始末顺序或脉络,材料的内部逻辑关系叙述事实,由事入理,分析研究,最后推导出结论。这一结构有利于说清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来龙去脉,使读者既了解了问题的起因,又了解了它的发展、变化和状况。但这种结构各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将会眉目不清,条理紊乱。

 (2) 横式结构。根据所调查现象本身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特征或不同方面,从横的角度来逐一描述、分析和比较。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平列的几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从不同方面集中揭示其主题。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或加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而且这样可以使与某一现象或问题与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得到集中讨论。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描述就能使读者对报告的中心问题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3) 对比式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适合于先进与后进,正确与错误的两件事物相互比较,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4)纵横交叉式结构。就是将纵横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以纵为主或以横为主,纵横交错,以便灵活透彻地说明问题。比如,在总体结构上按时间顺序,但在每一时期,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或在总体上按横的结构,而在每一具体方面描述中又采取纵的结构。

 

当然所有这些形式都不是不变的教条,对于每一项具体社会调查研究来说,撰写调查报告的最好方式是根据该项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构思。

 

注意:在行文中,一定要注意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能否推论总体,如果不能推论总体只能作为一个个案进行分析,或者对某一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4)结尾部分

结尾在普通调查报告中的作用主要是小结调杳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概括全文,点明主题,并根据这些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有时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调查分析,说明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社会的危害性,以便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进而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在写法上,结尾部分要简明扼要,要抓住调查结果中最关键、最有价值的结论,使读者能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另外,作为特殊的要求,以区别于其它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社会调查,必须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部分,一是对调查的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谈谈调查的收获。

5.社会调查报告——附录

有的社会调查报告还有附录部分。内容包括:部分原始资料、少数典型个案资料、调查统计图表的诠释和说明,正文中有关材料的出处,参考文献,旁证材料,以及其他必须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要求:

(1)3500字的调查报告中,文字主要在主体部分,其次是结尾部分。大概导言占300字,主体部分2500字左右,结尾部分800字左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附加部分的文字最多不超过800字,以600字为宜。

(2)提交社会调查报告附录(附录部分不计入调查报告总字数)

 

(二)撰写调研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撰写调研报告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1)行文要则

第一,用简单的语言写作,并要用例子来解释说明。研究报告应该用常用的语言写作,应该能让非专业的读者进行阅读。尽可能使用简单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

第二,叙述事实力求客观,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最好用第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而不要用第一人称。

第三,行文时,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而不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意某种观点或看法,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2)注释

对于报告中引用别人的资料,以及某些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常常通过加注释来进行说明。

注释的作用主要有:指出所引的资料来源,供读者参考查证;表示作者遵守学术道德,不把别人的成果掠为己有;既可帮助读者解释报告中的疑难,又不使报告中断和过于冗长。注释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夹注、脚注和尾注。夹注即在所引资料之后,用括号括起来,比如“我国15-24岁青年中,有82.3%的人已经就业(见《中国青年报》1986年4月10日)”。脚注即在所引的资料处只注明一注释记号,比如在该资料后的右上角用①、②、③等等来标明,然后在该页的最下端,用小一号的字体分别说明引文的出处、时间等情况。尾注则是将所有脚注都移到文章的结尾处一并排出,而不是分别排在各页之下。

 

作为统一要求,本次调查报告统一用尾注。

作者:     2018/09/15(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微视频制作活动
下一条:如何进行社会调查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