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 Basis of Law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4211101700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总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6     实验/实践学时:8   自修:4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唐平

课程师资:唐平、傅新禾、李晓辉、宁娜、毛平、刘艳、杨希、黄佐毅

一、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理解人生意义、掌握必要的法律知道懂得运用法律、道德等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榜样示范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调查分析法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课终考核两部分组成。课程平时考核由课程作业(15%、课实践25%)、考勤(10%等组成;课终考核卷面考核(闭卷50%)。

成绩构成:平时考核(50%+课终考核50%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掌握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当代大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参与式、讲授式、案例式、问题式和多媒体教学法

1.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标志和内涵

1.2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3.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4.1课程性质

 4.2课程主要内容

1 人生的青春之问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学习,旨在引导大学生对人生及人生价值的思考,使之进一步掌握有关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评判标准

重点、难点: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生态的内涵与大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标准与评价;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问题导学法、榜样示范法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1人生与人生观

1.1.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1.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1.1.3 人生观与世界观

1.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2.正确的人生观

2.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2.2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2.3.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2.3.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3.1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3.2 反对错误人生观

3.3 成就出彩人生

2 坚定理想信念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大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及特征,明确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艰苦奋斗,在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重点、难点: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及其统一;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问题导学法、榜样示范法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1理想

   1.2信念

   1.3信仰

   1.4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崇高的理想信念

2.1信仰马克思主义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2.3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3.1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1.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1.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1.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2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3.3在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3 弘扬中国精神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精神的含义以及在传统社会的表现,让学生清楚中国精神不光是当下的中国精神,而是从传统社会传承下来的;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内容以及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爱国;把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学生明白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创造的精神。这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重点、难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表现;发扬创新创造精神;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把握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问题导学法、榜样示范法

1.中国精神的内涵

2.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

2.1正确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2.2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儒家把仁爱和谐视为最高的道德理想。

2.3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

2.4推崇理想人格。

3.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3.1 民族精神

       3.1.1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1.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2 时代精神

4.中国精神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创造精神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4学时

教学目标: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并积极践行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问题导学法、榜样示范法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基本内容——说理论

   1.2历史底蕴——说历史

   1.3现实基础——说现实

       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2.1理论作用——道义的力量

2.2对中国社会的作用——对国家的精神指引

2.3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对个人的精神指引

3.青年人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 认识自己

3.2 认识社会

5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的内涵、本质、功能及作用,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道德的内涵和本质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法、问题导学法、榜样示范法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1.1什么是道德

       1.1.1道德的起源

       1.1.2道德的本质

   1.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2.1道德的功能

       1.2.2道德的作用

2.吸收和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2.1传统中华传统美德

        2.1.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2.1.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2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2.2.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2.2.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2.2.3中国革命道德当代价值

2.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3.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3.1.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3.1.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3.2 社会公德

3.3职业道德

   3.4家庭美德

   3.5个人品德

6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行6学时

教学目标: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法律的含义、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宪法的地位,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问题导学法、榜样示范法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2.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

        1.2.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特征

   1.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1.1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1.2我国宪法的地位

       2.1.3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2.1.4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2.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2.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3.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4.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4.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培养法治思维

5.1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5.1.1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5.1.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5.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5.2.1法律权威的含义

       5.2.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发言)

         5.2.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6.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6.1.1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重点讲授法律权利的四个特征)

       6.1.2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

6.1.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重点)

    6.2依法行使权利

        6.2.1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了解)

        6.2.2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重点)

    6.3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6.3.1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

        6.3.2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实践教学(8学时)

A、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3.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B具体操作

课程实践参与方式分为三种:一为外出考察,二为“快乐思修,成长你我”活动,三为核心价值观随手拍。

A)外出考察

1、预定时间为第11周或第12周。

 2、具体地点待定。

 3、外出考察相关要求:

   1)任课教师要在第一次课时向同学提出关于外出考察的相关事宜。

   2)由于全校新生数量众多,外出考察只能按每教学班选2人为代表的方式进行。

   3)费用支出:课程组只负责车费,考察与用餐等其余费用参与学生自费。

   4)安全责任:外出学生应听从带队教师安排,不听从安排者自负相关责任。

   5)外出同学考察结束后须在一周内提交考察报告(A4纸打印,并提供电子版),制作PPT,并在教学班上作考察汇报。

   6)遴选方法:开课后各班同学自行报名,经教师考查后筛选2名优秀同学参加。(标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率作用突出,能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好评等)

B)“快乐思修,成长你我”

1、学生自由实践,但须在课堂上展示实践成果,提交相关实践记录。

2、可以在课程结束前集中进行,也可以在每次课进行(每次课不超过10分钟)

3、学生实践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如制作与大学生活相关的视频、情景剧、话剧,参加团委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

4、实践内容:学生组队后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自己提出实践内容,经教师同意后方可进行。

5、“快乐思修,成长你我”活动开学即布置,随即跟进进行。

6、鼓励同学创作剧本,用情景剧等舞台方式展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以备全校性汇演。

7、组队要求:

   1)不允许单干,本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每组控制在10人左右。

   3)不允许跨教学班组队。

8、本项为平时成绩课程实践25分来源。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手拍

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内容的要求组队自由实践。核心价值观组队的要求与“快乐思修成长你我”要求一致。学生可展示从进校以来拍摄到的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相片,要求以组为单位提供8张有说明性文字的相片,在13-14周时上交任课教师。本项为平时成绩平时作业15分的来源。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5]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作者:     2018/09/07(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大纲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院长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